BLOG 斷除息氣

斷除習氣

吸睛指數

斷除習氣

(一)、修道如果沒有放下自我,放下法執,徹徹底底地大死一番,真正地改頭換面,我們累生累世的習氣種子就隨時等待著發芽造業,然後就會不斷地在世俗之中,這裡煩惱造業,那邊布施造福,來來回回,以為自己真有在修,實際上是再落生死洪流當中而不自知。

我們的六根對應到六塵,而產生了六識,是根本意識,也就是直覺反應;那麼,又是什麼造成我們對事物有了好善喜惡?並在這些事物上產生了情緒的反應?關鍵在於眾生的第七意識----末那識,他是分別意識,讓您看到喜歡的去迎合,討厭的就拒絕,甚至言語批評,造作惡口、兩舌;接著,這些造下善與惡的種子,就會埋藏於第八意識----阿賴耶識當中,生生世世在輪迴的是靈性,累生累世所累積的習氣,為什麼說根深蒂固?就是因為習氣埋藏於第八意識當中,隨時等待現形,讓您原形畢露。

 

(二)、當我們起了善念,善的種子就植入八識田當中,當我們動了惡念,這顆惡的種子就種入八識田裏頭,所以八識田是一個很大的紀錄器,也像一個錄影機,好的壞的他都會紀錄,而且還存證錄影!

 

八識田中所紀錄的事蹟,非常鉅細靡遺,超乎想像,可以說完全沒有遺漏,例如:小時候要不到自己渴求的洋娃娃,長大後,肉體早已忘記,但是當時的絕望與傷心,卻已植入八識田中,他是獨立的,完全不會因為肉體遺忘而忘掉,也不受喜好厭惡而有所改變,他是客觀的、超然的、獨立的,不多不少、不增不減、超然客觀地紀錄著所有的起心動念、言行舉止,不管肉體是否強迫牢記,或者強迫遺忘,想以失憶來抹去內心的傷痛,他早已把過去的每一世,今生的點點滴滴,「全都錄」地紀錄於八識田當中,一切一切……全部紀錄起來了。

 

(三)、「根深蒂固之習氣,須斷令改,使其有別……」,我們常常在情緒暴怒之後,才回過神來,看到事情的來龍去脈,然後才後知後覺的醒悟,但是傷害往往已經造成;這種迅雷不及掩耳的狀況,猶如電光火石般的速度,就是八識田中的習氣種子現行而受報!在那當下,人幾乎沒有了自主性,也沒有了自覺性,一旦因緣和合時,不管自己曾經告誡過自己多少次,脾氣要溫和,最後還是在沒有任何思辨與審度中,暴衝併發,又落入了習以為常的反應模式當中,真是應證了「瞋心一起,火燒功德林」。

其實,每個人都深陷在自己的習氣當中,難以自拔,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;那麼!要如何才能讓「一切種子如瀑流」的習氣不再現起?不要屈服於「萬般皆是業,半點不由人」的業力說?只有一個方法,「修持靈性生命」,讓靈性帶著肉體,善調習氣,脫胎換骨去除自我,同時讓肉體在善心的驅使下行善造福,性命雙修、雙管齊下,功過相抵,這樣,才有可能改變因果法則,才有可能修行證果,解脫生死輪迴。

 

(四)、我們心裏面的結縛,要一一的去除,有十個結縛,就是「身見結、疑結、戒禁取結,還有貪、瞋;以及色界貪、無色界貪、掉舉、我慢、無明」。這十個結是因為眾生不正確的認知,導致起了錯誤的覺知,造成大家習以為常的覺受在運作,如果没有相當的反觀察力,是照見不到我們的「身見」在起作用,我們的「疑結」在起作用,我們被「戒禁取結」卡住了、卡死了,這十個結縛的一一去除就是「讓自己醒過來改變」的過程,把這些「幻覺」與「幻相」反觀照見,一一的去超越、去突破,才能洞見修道的真理實相,不管您是初入道門或是修道老參,要一一如實洞見這些結縛,都必須要非常非常細微,下很多功夫才能見到生生世世隱藏不滅的習氣,過去講三世因果斷輪迴,現在上古全真要您看當下的「即因即果」,「因果同時」,唯有善念正念才能與真道法相應,大家可以去對照與求證。

 

(五)、想要於修道中徹底的斷除習氣,必須消化掉「有我」的概念,然後讓肉體與靈體共生,這時候或許會讓您摸不著頭緒:明明有我,有血有肉,怎麼說無我?明明談無我,怎麼又變成了兩個我?如果用另外一個向度來解釋,大家應該比較能理解,從現世六根五蘊已具、因緣已生來解釋,本來就有「我」,說無我是說常我非真我,行者從真我的高度來看常我,無論怎麼看當然是常我非我。

從字義上來看,非我比無我難理解,但這時用非我似乎比較能夠清楚。如果到現在還是無法理解無我、非我、真我的概念,那就以另外一個思考向度來討論共生概念,非我是讓肉體生存活命的運行體,真我是覺性本然自在的清靜體,比如我們開著飛機,一直讓電腦執行自動駕駛,駕駛座的您無意識的開著飛機,持續開著,您會誤認為自己始終是飛機的掌控者、駕駛員,甚至以為自己就是電腦,但是您卻從來沒有開過飛機,都是電腦在控制;修道就像嘗試取消自動駕駛,讓自己駕駛飛機,飛機上的儀器、電腦在執行著工作,兩者互不相干、但也相互依存,就像兩條平行線,相互不交叉但也彼此互持前進。

這樣說明,不知道讀者是否了解到:「您不是大腦的意識情緒,是讓所有意識情緒運行的本然靈性,真我就是那個讓所有的意識情緒運行的本然覺知」。

 

(六)、仔細觀察只要是人,不論是王侯將相還是販夫走卒、三教九流的任何一種人,全都不離這個「我」,人們認為大腦是我,認為我是、我能、我所、我要、我見、我慢、我執、我使…,無論他人生多麼糟糕,開口閉口都是我…。那是因為錯誤的認為自己就是大腦和身體,一直錯誤的用形體來確定自己身份,是一種錯誤的觀點,但是大家都是這麼承續教育下去。

那麼「我」是甚麼呢?可以確定的是,那個雜念妄想的大腦不是真實的我,真實的我是「真我」,是安住於定靜中的觀察者,是清明的意識,是能夠察覺到身體、念頭的寂然靈性。他能夠如實觀察到身心的自主功能,他是無色無形,是本然存在、是覺知生命運行、觀照意識認知的清淨靈性。真正的「我」,不局限於大腦或是框住在任何東西上,是超越所有物質層面的,是一種寂靜清明的意識,是本然一體的存在,也是無所在的。但是光用大腦知見無法讓您體悟、照見,必須停止用判別心來體會到這一切,必須學習當個安靜的觀察著,當您知道了、證悟了,就是覺醒了,因為真我從非我中蛹蛻出來了。

 

(七)、世間宗教對信眾的對待,多半是鼓勵、讚賞,得過且過,上古全真則不同,可以說是無所不考,無所不磨!都是在未先前告知之下,讓學子直接面對,有時考驗的是能耐、是堅心、是能力、是耐心、是柔軟心,有時則是考驗有沒有愚痴、有沒有智慧、有沒有爛慈悲、有沒有假真心、有沒有持續心、有沒有包容心、夠不夠靜定等,然後看到自己可怕的習氣,而後懺悔,懺悔後再面對考驗,可能強迫壓抑、心生怨懟,也可能從忍受到忍耐、從忍耐到隱忍、從隱忍到爆發,再從爆發中,眼睜睜地看到真實醜陋的自我,赤裸裸的無所遁形。

修道者如果沒有先調伏肉體,修習命功,要靈體合一很難!因此要修習內觀,往內觀照,體悟苦、樂相依相生沒完沒了的這條食物鏈,因為貪愛緣故永無止息,就像嗜毒成癮之人,唯有遠離才能戒斷一樣;要如實看見實相,就會產生厭離之心,不再虛妄夢想,就能步步走向解脫之道。

 

上古全真的教育方式就是要讓肉體去除掉習氣,用靜心的訓練來達到靈體合一,這是一般世間宗教無法直截了當的。

 

(八)、上古全真的修法完完全全落實在我們的起心動念,我們的做人處世,透過「清淨的外緣薰修與磨鍊」,來顯露出「靈性的全體大用」,古德云:「口而誦、心而惟、身而行」,從行住坐臥上去照見本心靈性,走向中庸大道上,體會六祖講的:「本來無一物」,這就是空的境界,不是什麼都沒有了,什麼都不要了,而是沒有一絲一毫的執著,習氣根除之後,不但我空,法也空,不但人無我,也要法無我,因為不著相,不執著,才能真正走在不偏不倚的中道上,屆時就不會再想抓個什麼?抓個境界?抓個淨土?抓個佛國?抓個極樂世界?就不會再打妄想了!

如果內心潛意識中還有習氣未斷,就一定還有對立的存在,只要還有習氣,就有「要」跟「不要」;有「要」,就有貪,有「不要」,就有瞋;所以習氣要完全清除,真的很重要!十個結縛怎麼解?就是要慢慢去體悟,了解導致痛苦戰爭的肇因、內心的痛苦不安、苦海無邊這些,然後坦然面對,不要用預設的答案去套千變萬化的實相,真實的世界要看當下因緣,再去做有智慧的判斷,才是真正的「中道」。

 

(九)、心量要廣大,就要從「忍」字上下功夫,要「忍心不動」,面對外境,要能「以靜制動」,改變自己對人的觀念與態度,透過「修靜」,將散漫的心轉為專注、穩定、謙卑、沉穩,「制心不動則定慧生」,誠如廣公上人所言:「做得要死,就是很賣命做事,這表示布施;就是拚了最後一口氣也在所不惜,這要非常精進;結果又被人嫌,這就是修忍辱;人家開口嫌,我們心沒有動、難過,這是修禪定;沒有動心、動口對他回嘴,這是持戒;如果想得開,將那口氣壓下來,這表示智慧,這是六度總修」。

 

(十)、上古全真也特別強調「恭敬」,是修道人的待人處世的基本素養,恭敬不僅是尊重禮敬他人,還要自我謙卑,如《道法全真經》裡所述:「...千交待,莫生傲,萬叮囑,莫起驕,契入行門,如水無痕,心謙量廣,虛有空無,慎慎行之,以此奉行,以此為矩」,要戒除嬌慢,謙卑待人,不論別人德行是否勝過自己,也不管年紀大小,都應當恭敬對待,江海之所以能成為百川河流匯集之處,是因為它善於處在最低下的原因,修道也是這樣,只有自己謙卑待人,不狂傲自大,才能受人尊敬與讚賞。

 

(十一)、修行絕對離不開生活中的眼耳鼻舌身意,在面對一些塵境,產生色聲香味觸法的同時,要漸漸降伏起起伏伏的分別心,才能風平浪靜;對於宇宙山河大地間的物質現象與領域,也要有所領會領解,這些都要透過靈性智慧的觀察與覺照,才能了悟法法皆是平等,事事皆是通達而互不障礙,才能真正做個「無事道人」,達到「圓通」。

 

寒山問拾得:「世間謗我、欺我、辱我、笑我、輕我、賤我、惡我、騙我、如何處置乎?」拾得說:「只是忍他、讓他、由他、避他、耐他、敬他、不要理他,再待幾年你且看他」;不是要看欺我、辱我的那個人,下場有多淒慘,而是要讓自己的靈性生命成長出來,調伏自己的分別意識心,降伏自身的習氣,過幾年後,要看的是自己的靈性智慧有沒有真正的「純熟」。

 

(十二)、禪宗二祖惠可大師問達摩祖師:「我心不安,請為我安心」,達摩祖師說:「把心拿來,我替你安」,二祖往內一觀,發現那個不安的東西,並不存在,達摩祖師立即告訴他:「我已經替你安心竟」;《金剛經》裡也說:「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」,既然一切心都不可得,那麼外境、語言、聲音、界相,所有的色聲香味觸法,何必分別而追逐?當心息滅了,沒有一個實際的心存在,哪來的什麼境界讓人痛苦?只有靈性生命會以智慧來觀照並做最好的處置。

 

如果只是把這些當作知識,天天唸經、讀教理,沒有實際操作運用,實修實證的話,唸的再多、唸的死去活來,也感受不到、體悟不到,上古全真,教導學修者要從每日的定課當中,實際去思維、運用,從生活裡、從生命上、從人生中去領悟,不是像說相聲,唸了一口滿桌的菜餚,聽者聽得一口好菜,卻無法吃飽。

 

所謂「溪聲盡是廣長舌,山色無非清淨身」,若能實際修持靈性生命,達到靈體合一,處處都是清淨自性主導,處處皆可見法,解脫離我們就越來越近了。

< 返回